正版包邮!在建筑中发现梦想(安藤忠雄首部对世界建筑的深刻思考和理念精华之作)(精装版).

  • 正版包邮!在建筑中发现梦想(安藤忠雄首部对世界建筑的深刻思考和理念精华之作)(精装版).
  • 所属分类:
    发货地:唐山
  • 价    格:36
  • 市场价格:
  • 今日价格: 有特价请联系
  • 优惠详情: 剩余数量总共数量
  • 最近热度:
  • 累计热度:
  • 综合得分:
  • 信誉得分:
  • 品牌:
  • 货号:ddb586655b8
  • 立刻联系购买联系商家唐人图书专营店

        本商品由唐人图书专营店提供,通过唐人图书专营店完成交易,请放心购物

  • 产品名称:在建筑中发现梦想
  • 是否是套装:否
  • 书名:大卫.考坡菲
  • 定价:50.00
  • 出版社名称: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3
  • 作者:狄更斯
  • 作者地区:英国
  • 译者:张谷若
  • 编者:柳川艳
  • 开本:32开
  • 书名:在建筑中发现梦想
   上面的产品参数信息由提供,仅作参考,下面是唐人图书专营店提供的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在建筑中发现梦想
作者或编译者:  安藤忠雄 著,许晴舒 译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  (咨询特价)
原价:  45
出版日期[仅参考]:  2014年2月
装帧及开本:  精装32K
页数[仅参考]:  216页
其他参考信息:  Tangren其他参考信息

   内容简介及编辑推荐

圣托里尼岛的纯白建筑群是否也是你心目中最罗曼蒂克的目的地?
  那你是否知道,层层叠叠的建筑是希腊岛民面对险峻山势的居住智慧?
  NASA把福建土楼当成秘密大炮的新闻是否也曾让你开怀一笑?
  那你是否知道,这是“家族”意识浓厚的客家住民在宣扬“族群”的凝聚力?
  意大利美丽的 “丽树镇”,斗笠一般的小房子是否像镇名一样宛若童话中走出?
  你可否知道,那斗笠是当地人为了逃避房屋税,建造的可随时拆卸的屋顶?
  那些我们在旅行目的地感慨的风景,
  那些被我们当成背景拍照留念的房屋,
  是人们 “住下去”与“活下去”的信念集合体。
  建筑就是生活本身的纪念碑。
  阅读建筑,观看生活。

  《在建筑中发现梦想》是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在日本NHK大众讲堂进行建筑讲座的讲义集合,与此前安藤的其他文字不同,《在建筑中发现梦想》是一本回归建筑本真问题的书,集中了“我们为什么建筑?”“建筑真实又为何?”的讨论。建筑家安藤忠雄,沿着他年少时代游学的足迹,逐一写下自己在世界各地的建筑见闻。
  而书中记录下的每一个建筑故事,都包含一段人类生活的历史,正是这些隐性的基因与密码造就了风格各异的建筑形态。安藤在感慨建筑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纽带同时,也在反思现代建筑带来的人与人、人与环境的隔阂。


   作者简介
安藤忠雄:
  当今世界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他自学成才成为建筑大师。30多年的时间里,创作了近150项国际知名的建筑作品,是日本第三位获得普利策奖的日本建筑师。安藤开创了一套独特的建筑风格,他用清水混凝土材料以及简约的几何构成,营造出静谧、明朗的空间效果,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的启迪。

   目录
1 第一章 住宅
21 第二章 群聚而居
39 第三章 广场
53 第四章 城市Ⅰ 20 世纪的梦想
69 第五章 城市Ⅱ 在城市中生活
89 第六章 城市Ⅲ 城市的记忆
107 第七章 合奏共鸣
123 第八章 创造场域
143 第九章 培育人的场所
161 第十章 自重建出发
177 第十一章 庭园
197 第十二章 边创作边思考
215 主要参考文献
217 附录:安藤建筑探访导览

   精彩内容及插图

序言
我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为了巡访建筑与城市,走遍世界各地。旅行途中,我每每讶异于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多样面貌,并且深深为这些通过建筑描绘出的人们的梦想所感动。或许就是因为看到这些梦想,我才会选择走上建筑师这条路。
在这本书里,我列举了过去曾邂逅过的建筑与城市,从个人的角度,叙述在它们身上被寄予着何种梦想,又与现代人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联。希望能借此让更多人知道,建筑世界是多么丰富与深邃。
我举出的许多例子中,包括了现代、20世纪建筑及城市中的各种尝试、挑战。这些挑宅刻画出20世纪技术及社会进步的辉煌成就,也可以说是时代描绘出的梦想系谱。其中寄托了人们期待社会可以更丰富美好的希望,那些希望至今仍在我们心底回响。但另一方面,这些挑战也的确遗留下不少城市问题、环境破坏等负面效应,需要克服解决。我们必须同时承接这些成果与课题,并且跨越到下一个时代。2001 年9 月11 日,象征纽约的建筑之
一,世界贸易中心瞬间崩塌,实现人们20世纪梦想的现代城市——纽约,突然遭受恐怖主义袭击,这场悲剧夺去了许多人的宝贵,同时也夺走了对城市而言最重要的记忆;此外,这个行为也否定了塑造20 世纪世界的价值观。事件的根源在于不同文化的对立;换句话说,这是以标榜全球化的美国为金字塔顶的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与抗拒全球化并坚守自我的极端主义的价值观,相互冲突抵触的结果。现在许多建筑师们都在谈论该如何面对遭受核武器袭击,并对此提出各种建议。但是,现在最需要做的,难道不应该是悼念毫无理由就被夺走的人们,并反省如何走向未来吗?杂居在地球这个空间有限的地番我们是不是该好好思考应如何共同生活,并学着彼此认同,一起经营一个共同体呢?生活在当下的我们肩上背负的责任实在重大。
文摘
住宅,建筑的原点我认为建筑的原点正是住宅。住宅起源于人类最根本的欲望,忠实地呈现出长久居住在当地的人们的生活与气候风土。探访世界各地的本土性住宅时,有时也会遇到出人意表的展示性建筑,让我重新体验到人类生活的复杂多样。以现代价值观来看,地方性住宅看起来或许是前现代又非理性的。但是,我却从那里感受到人们蓬勃的生气、对居住的强烈渴望所产生的力量,以及活在现代的我们居住环境中所没有的质朴内涵。反过来说,现代住宅几乎都是在以合理性、机能性为第一要务的前提下建造完成的。得益于技术的进步、社会制度的发达,现代住宅的便利与舒适,是前现代住宅所无法比拟的。然而,也因为大家都想追求相同的舒适度,结果却造成全世界无区域差异、均一化的居住环境。然而,便利就真的等同于丰富多吗?起源于近代的现代建筑,其原所描绘的梦想,难道真的是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样缺乏个性,只是为了满足经济效益而产生商品化住宅吗?其实我并不这样认为。住宅应该是人们灵魂的依靠,绝不会满足于商品的属性,而且20 世纪诞生的几个著名的现代住宅建筑,绝对不是照本宣科、毫无批判性地被建造完成的,而是肩负着未来梦想的创造者,是历经了天人交战后所创造出来的结晶。自我步入建筑行业以来,“住”这个主题,一直是我所思考的重心,今后我仍将坚持这个方向不会改变。可以说,住宅正是我建筑的原点。

与聚落住宅的邂逅
旅行可以塑造人,学习建筑也是一样,建筑是必须实际造访当地、以自己的五官体验空间,才有可能真正领会的,所以我觉得建筑师必须迈开脚步。现代建筑巨匠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也是在他24 岁的时候,展开长达半年的旅行。看他晚年发表的旅行日记《东方游记》(Le Voyaged'Orient),就可以知道他从旅行中获益良多。在我二十几岁决定走建筑这条路时,对当时包括我在内的日本人来说,建筑就等同于西洋建筑,是诞生自建筑文化这块土壤的现代建筑。西洋建筑史大多从希腊时代开始记载,所以当我决定要亲眼看看西洋建筑,而决定前往欧洲的时候,首先浮出脑海的,是位于希腊雅典卫城的山丘、被称作西洋建筑原点的“帕提农神庙”。当爬上著名的卫城山丘,站在建于山顶的基座上,看着巍然耸立的列柱群时,心中油然而生的感动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湛蓝的天空下,与深蓝大海形成强烈对比的白色大理石、建筑物,一个个从整体到细部皆贯彻着对称之美。在那里,我感受惮从古至今存在于西洋建筑根本的秩序,以最纯粹的形态呈现出来。
帕提农神庙所代表的样式造型之美绝非浑然天成,而是经由人的理性与坚强的意志力累积而成。但是在希腊的旅行中,和帕提农神庙同样吸引我,甚至对我来说更为诱人的,是同样位于爱琴海,架构却与帕提农的清晰比例截然不同的圣托里尼岛及米诺斯岛的地法Vernacular)聚落。在那里,家家户户与岛的陡坡叠合,如同层层铺就在陡坡上,并且所有的房舍皆涂抹着石灰浆。上下左右自由堆叠而成的家家户户之间,穿梭着弯弯曲曲的通道,如同设计复杂的迷宫一般。我走在城镇的道路上,沿途观赏不停变化的风景,一点也不感到厌倦。
所谓住宅,乃是生活与土地密切相关的人们使用当地现有的材料,依据自己的生活方式亲手打造而成的。由于住宅会自然而然地保有当地共同体既有的形尸因此世界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住宅,确实展现着丰富多样的面貌。
在意大利南部的普利亚省(Puglia),由于和米诺斯岛有着同样的石灰岩质地的土地,而且自古以来就深受希腊文化影响,当地被称作“土卢里(Trulli,无梁无柱的圆锥尖顶石屋)”的民房同样使用石灰浆将房屋墙壁涂成白色。然而很有趣的是,土卢里的屋顶是犹如在头顶上戴帽子一般的叠砌式构造。名为“阿尔贝罗贝洛(Alberobello)”的城镇(也称丽树镇),就以保存了许多土卢里建筑而闻名。在那里,相同形状的土卢里以各种排列组合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相当不可思议的住家风景。其他像是泰国曼谷河川旁建造的水上人家;印度尼西亚漂流而居的水上人家;非洲西部尼欧佛因村的红土屋;以游牧维生的蒙古人居住的移动式住宅蒙裹;美国普布罗印第安人(Pueblo Indian)用泥土砖建造的集合式住宅;摩洛哥泥土与石头建造的房屋等等,例子多得不胜枚举。环游世界,每当邂逅了颠覆我对住宅概念的房屋时,都让我一再感受到“光是生长的地方不同,生活中的景物就会如此殊异”这种单纯的惊喜。通过住宅,经年累月的奋斗与努力化为实际的形尸人们以最直截了当的方式表明“定居”的意愿,令我深深感动。另一方面,想到生活在现代日本的我们,居住环境虽然、相当便利,却逐渐失去如地方聚落那样,基于地域上培养出的经验而产生的差异性。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既没有丰富的多样性,也没有对居住的渴望与梦想,有的只是提供与价格等值的功能商品。若要问,是什么让原本扎根于区域风土特性的住宅,变成现在这样单一化的居住境,我们可以说,正是起因于17 世纪在诞生的,名为“现代”的理念。


相关热门商品